类别:案例展示 发布时间:2024-11-01 22:16:01 浏览: 次
长江上游,一亿亩森林归来——四川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0周年纪实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流,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曾经历过乱砍滥伐和无节制的开采。20年前,一个举世瞩目的生态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四川率先启动。20年后,一个四川奇迹振奋人心:全省森林面积由1.76亿亩增加到2.76亿亩,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8.03%,长江浑水期由300天下降到150天,林业产业总产值由81.5亿元增加到3400亿元。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什么是四川,这样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敢为人先,禁伐天然林保护母亲河长江干流流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等中国11个省(市),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96.5%的国土属于长江水系。
全国护卫大江大河源头的1.6亿亩天然林中,四川占1/3。然而,为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四川的天然林区被作为用材林采伐了近半个世纪,面积下降了3/4。
四川也因此逐步陷入生态恶化、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窘境。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一度高达20多万平方公里,进入长江上游的泥沙量超过3亿吨,严重威胁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专家指出:“治理长江的根本大计在于上游水源的涵养,而上游水源的涵养,又在于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攀枝花市三堆子,长江上游重要支流金沙江和雅砻江在这里交汇,见证着两岸大山的生态变迁。1996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站在这里,望着满目的荒山和满江的漂木,要求四川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少砍树、多栽树,把‘森老虎’请下山”。
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灾,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9月1日起,四川在全国率先禁伐天然林,启动实施天保工程。实施天保工程,四川面临重重困难:28家重点森工企业需要停伐转产,10万森工工人需要转移、安置,10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需要关闭,40多个木头财政县需要另谋出路,50%工程建设资金需要自筹……“坚决停下来。
停采后有问题,再研究,再解决。”中央对禁伐的态度非常坚定。时任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保护生态,放眼长远。
”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推进大江大河治理的庄严承诺,也是一个生态大省的自觉担当。四川既有敢为人先的精神,也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更有对绿色最深切的渴望。
1999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把天保工程实施纳入法制轨道。省纪委、省监察厅出台《违反天保工程政策法规的党纪政纪处分规定》,从抓干部入手,以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禁伐20年,工程区2.88亿亩森林和林地得到了常年有效管护,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久久为功,还大地绿色奇迹工程一经启动,如何真正弥补“五把斧头砍树,十条胳膊争林”的恶果,偿还对大地千百年的欠账?四川用“停、造、转、保”四字方针,理顺了天保工程思路和森工企业及人员转产安置问题。10万森工人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他们有的拿着1万-2万元一次性买断工龄,有的领着几百元工资转营造林,成为大山森林的守护人,荒山绿化的排头兵。
巴蜀大地,一场史无前例的植树造林运动拉开序幕。三堆子成了长江木材水运局转为造林局后实施的第一个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现年51岁的张体健对当年造林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那个时候,每天早上5点就要从站上出发,背上水、干粮,扛上铁锹,步行1个多小时到三堆子打窝,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完成打50个窝的任务,手上打满了血泡,根本不敢洗手,手皮脱了一层又一层。
”攀枝花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干热河谷造林属于世界级难题。每年4、5月挖坑,6、7月雨季来临时客土栽树,从金沙江引水上山灌溉。张体健和同事们用4年时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完成三堆子2000亩荒山绿化,栽植新银合欢、剑麻、台湾相思等树木160万株。
“这片绿色来之不易。攀枝花的气候环境极易发生森林火灾,为了保住这片林子,我们还专门组建了扑火队,每一次打火大家都是拿命在拼,一年七八场火打下来,每个扑火队员几乎都是伤痕累累的。”张体健说。每一片绿色的保护和生长都来之不易,所幸林业人从来不乏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在大巴山深处铁厂河林场,林三代、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景祥俊和男工一样无惧辛劳。春季造林,她身背100多斤重的树苗,徒步四五公里到作业点栽植。夏季抚育,她顶着烈日在林地里挥刀除杂去灌、削枝抚壮。
秋季防火,她走村串户,向群众发放护林防火资料,宣传护林防火知识。冬季修整,她整地培土、烧灰积肥,准备来年育苗工作。
20年来,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大巴山,奉献给了天保工程,至今仍守护着工区的9000多亩森林。栽下一片新绿、守护一方水土,巡护一片青山、拱卫一片蓝天。天保工程唤醒了四川人民的生态意识,从四川盆地到川西高原,从江河沿岸到山头地块,植绿护绿成为全省上下的统一行动。
会理县城西山,实施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造林的第一天,年过七旬的刘得兴老人就拿出了锄头和铁锹,主动要求参加打坑。在许许多多像他一样不计报酬的群众广泛参与下,会理县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西山8000亩荒山造林。
天保工程引领了四川的生态建设。此后,四川相继启动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明确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目标,部署实施了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以平均每年500万亩的速度迅速扩大绿色版图。奇迹不是一时的激情迸发,而是久久为功的决心、耐心和毅力换来的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20周年,森林归来,浩瀚林海重新染绿巴山蜀水。
四川共完成工程区生态公益林建设8547万亩,全省森林面积净增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03%,比新中国成立之初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全省林地面积达3.6亿亩,占幅员面积的一半。长江上游,这个曾经的最大泥沙输出地,变成了一道生态屏障,一个绿色水库,捍卫着长江的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20年来,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天保工程建设资金430亿元,投资回报比率究竟有多大?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刘宏葆算了一笔账:——2017年,全省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757.2亿吨,减少土壤侵蚀1.4亿吨,固定碳量6974万吨,释放氧气1.4亿吨,森林和湿地年生态服务价值1.76万亿元。其中,天保工程区年生态服务价值1.08万亿元。——20年来,在天保工程引领下,全省森林面积净增1亿亩,森林蓄积净增4.75亿立方米,木材价值净增数千亿。
——全省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绿尾虹雉、珙桐、银杉、水杉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多,价值不可估算。——天保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四川林业“木头产业”和重点林区“木头财政”格局。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四川林业驶入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特色干果、木本油料、林下资源开发、竹产品开发等为代表的林业产业体系。2017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3400亿元,是1997年的40倍。“这其中的任何一项效益值,都是天保工程投资的几十、上百倍甚至无数倍。
这还仅仅是眼前效益,只要绿水青山尚在,这些效益还将年复一年叠加聚变。”刘宏葆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年勒紧裤腰带、靠情怀和信念植树的务林人,也享受到了森林的丰厚回馈。
夹金山林业局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优美的森林景观,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年接待人数突破57万人次,创利润5.11亿元。职工年平均收入达5.87万元,是1997年的9倍。周边村民通过开办“林家乐”“藏家乐”,出售山珍特产,户均年纯收入超过4万元。
按照“让护林者受益,让受益者护林”的思路,二期天保工程将全省8000多万亩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山林纳入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每年发放补偿金12亿元,500多万农户、2400多万人受益。2016-2017年,四川省调剂天保工程国有林管护费2亿元,加上其他渠道自筹资金,聘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岗位4.7万个,带动7万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莽莽林海,成为林业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川西林区所在的康巴高原,已经成为世界顶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成为甘孜州、阿坝州的支柱产业。昔日的百里钢城攀枝花市,彻底扭转了生态环境颓势,变成享誉全国的生态林城、阳光花城、康养圣地。葱茏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底色、巴蜀大地的灵魂、四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昔日坎坎伐檀、生灵涂炭,而今植绿护绿、永续发展。
20年天保工程建设,四川人民不仅在长江上游创造了绿色的生态奇迹和发展奇迹,更在巴蜀大地树立了一座敬畏自然的精神丰碑,写下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典范。(张杨)。
本文关键词:安博·体育,安博·体育APP下载,anbo体育app官网下载,安博体育网页版下载,安博体育入口官方最新版,安博体育下载入口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安博·体育-www.otxrpbhdg.cn